首页 会馆介绍 教练团队 会长风采 师生风采 课程服务 媒体动态 品位太极 太极视频  
品味太极
太极养生
太极拳法
当前位置 : 首页 --> 品味太极
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?

 


    如何练好太极拳对于大多数初学者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,下面就个人的学习过程简单介绍下。


初学者在学习套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、标准性。早晨跟指导老师学习完套路后白天或晚上要巩固,有相关视频或书籍的话最好在演练之前详细看下视频或书籍的讲解,拳掌如何运动变化高度如何,腿脚如何运动走位及方向。


练习的时候要注意膝盖与脚尖相对,膝盖不超过脚尖。如果动作不正确会造成膝关节劳损疼痛。(纳速网独家首发)


有关膝关节损伤的内容请参考


练习太极拳如何保护膝盖


[北大太极拳高峰论坛]:膝关节损伤非太极拳之过[转载]


太极拳练习谨防膝关节损伤十一要[转载]


    下面引用杨澄甫宗师在《太极拳之练习谈》中的一段话,给我们指明了练拳的要领和方向。他口述:“中国之拳术,虽派别繁多,要知皆寓有哲理之技术,历来古人穷毕生之精力,而不能尽其玄妙者,在在皆是,学者若费一日之功力,即得有一日之成效,日积月累,水到渠成”。又述:“习练运行时,周身骨节,均须松开自然。其一,口腹不可闭气;其二,四肢腰腿,不可起强劲。此二句,学内家拳者,类能道之,但一举动,一转身,或踢腿摆腰,其气喘矣,其身摇矣,其病皆由闭气与起强劲也”。


    傅钟文老师也曾谆谆教导我们:“方法对头,下功夫练”。那末,什么样的方法才是对头的呢?根据本人数十年的练拳实践,窃以为有以下五点:


一.摹练时头部不可偏侧与俯仰,所谓要“顶头悬”,似有物顶于头上之意,切忌硬直,此乃“悬”字意义也;目光虽然向前平视,但当随身法移转时其眼神须空虚,此为眼法变化中紧要之动作,补身法手法之不足也;其口似开非开,似闭非闭,口呼鼻吸,任其自然。如舌下生津,当即咽入,勿吐弃之。


二.身躯宜中止而不倚,脊梁与尾闾,宜垂直而不偏;但遇开合变化时,有含胸拔背、沉肩转腰之活动,初学时尤须注意,否则日久难改,必流于板滞,功夫虽深,亦难以得益致用矣。


三.两肩骨节均须松开,肩应下垂;肘要下曲;掌宜微伸;手指微曲,以意运臂,以气贯指,日积月累,内劲通灵,其玄妙自生矣。


四.两脚宜分虚实,起落犹如猫行。体重移于左者,则左实,而右脚谓之虚;移于右者,则右实,而左脚谓之虚。所谓虚者,非空,其势仍未断,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。所谓实者,确实而已,非用劲过分,用力过猛之谓。故腿曲至垂直为准,逾此谓之过劲,身躯前扑,即失中正姿势。


五.脚掌应分踢腿(谱上谓之左右分脚或曰左右起脚)与蹬脚二式。踢脚时则注意脚尖,蹬脚时则注意全掌,意到而气到,气到而劲自到,但腿节均须松开平稳出之。此时最易起强劲,身躯波折而不稳,发腿亦无力矣。


    傅钟文老师说:学好太极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因为太极拳是一门高级的艺术。根据他的观察和毕生练习太极拳的体会,认为一般练好太极拳要具备以下一些条件:首先是自己爱好,知道太极拳的功能;其次要有明师,即真正懂得太极拳的老师;三,是有练拳的地方;四,有练拳的时间;五,能下苦功练,愿意吃苦,乐于吃苦;六,要有恒心。这些条件是对以提高太极拳技击水平为目的的练习者而言的,一般以强身为目的的人不必如此要求。(按现在情况,应加本人有稳定的工作岗位和经济收入,能安定心情。)


   傅老师还说:要管好几大点:


1.练每个动作时必须先有意识,也就是意识要先于动作。


2. 腰带弧形运动,练太极拳要以腰为主,这是练太极拳的人经常说的。傅老师又说:不但太极拳的练法讲究以腰为主,中国其他流派的武术,西洋武术以及其他一些体育竞技运动也都讲以腰为主。比如举重,光靠两臂的力量不行,要靠腰劲。但太极拳和其他武术和运动项目的用腰不一样,练太极拳要由腰带动四肢和身体其他部位沿弧线慢慢转动,不是直来直去的,每一个动作都由腰来带转,使腰身与脚手的动作连在一起。他以“云手”一例说明,“云手”动作的完成靠腰左右转动带动胳膊、手,左右上下弧形转动,带动腿的抬、收、伸,在腰的主宰下,全身各部位都在做弧形运动,不能只动四肢,不动腰,或腰手分离。他再以“搬拦捶”为例说明,“搬”是腰带右拳左转,接着腰带右拳右转(为搬),带左手拦出(立左掌为拦),然后腰带右拳(左转身正)向前打出(为捶),不能只动两手,也不能右拳、左手离开腰的运转而乱动。总之,在腰的主宰下,上下贯串一气。


3.眼要平视看到手,但不能死盯住手。太极拳有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的传统要求,眼法在练太极拳时很重要。练杨式太极拳一般眼要平视,过去曾称太极拳为“四平架”,其中“一平”是眼平,无论转左转右,或前进或后退,眼都要平看。


4. 分清虚实。傅钟文老师说:练太极拳时要分清阴阳虚实。他认为,宇宙万物都存在太极道理的。有白天、黑夜,有水火,冷热,高低,左右,上下,好坏,多少等,这些都是对立统一的。太极拳的动作也一样,每一式中有虚有实,有阴有阳,实者为阳,虚者为阴,阴阳交替变化,贯穿到太极拳的练习中来。(实践者认为,以实者为阳,虚者为阴,是杨式太极拳求实为主,靠自己的实力,以外形带动内气运动的具体主张。按经典拳论以内气推动外形,最后达到“人不知我,我独知人”,以柔克刚的目的。


5.动作要做到无过、无不及,要适中。傅老师说,太极拳练起来,“过”与“不及”都不对,他用吃饭作比喻,一个人饿了,应该吃3碗饭就饱了,却吃了5碗,这就“过”了,肚子会撑得不舒服。如果只吃1碗,也不行,那是“不及”,一定要适中。练太极拳一招一式都要掌握适中这个度,如何掌握这个度,要靠自己的练习和揣摩。


   傅老师经常引用拳诀上一句七言:轻灵活泼求懂劲。他解释说:“轻灵不是浮漂,要有沉着,而沉着也不是呆板。如果追求轻灵,一点劲都不用,这不对,追求沉着,用了死劲,也不行,这都属于过与不及。他认为:练太极拳一定要把握好无过与不及这个关,把好了这个关,就掌握了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。


   他特别推崇王宗岳的《太极拳论》,认为这篇拳论一个字不能多,一个字也不能少,一个字不能改,写得非常科学,非常准确,也非常高明,如果真正按照其中所说的去做了,不论是练功夫,还是健身的,都能收到十分好的效果(这个认识是他在后期阶段)。


   傅老师早期他对这套(85式)的套路的认识和主张,非常科学、非常高明、也非常合理,是杨家三代人武艺的结晶,我们这辈人功夫没有超出杨家,对这套拳路一式不能加,一式不能减,一式也不能改。


   他在四十年代,永年太极拳社第一届学员学习会上讲的杨式太极拳只有两种,即大架子与小架子。在教法上主要用永年家乡几句顺口溜“脚踏入地、起脚灵、落脚轻,既来之则安之。”按老拳谱91式(后为85式),以六个月教完,开学报名学员102名,到结业只有30余名,淘汰比较多。主要对学练太极拳认识不足,手与足的关系协调不妥。开始认为动作容易,不认真练习,时间长了,拳式多了,无法学练,失去信心。在提高班上傅老师讲,学太极拳刚刚开始,又讲了四个规矩,即学规矩、练规矩、守规矩、合规矩。为了防止熟能生“油”的发生,要达到熟能生巧实现。又提出“先求开展,后求紧凑。开展不能散,紧凑不能呆的教导。特别在 “揽雀尾式”中的捧、捋、挤、按反复讲解地说:这个动作做对了,一半的拳架练好。当时不太理解,他说,杨澄甫老师有位学员学练一年有余,动作还是没有到位。在练习过程中有“得机得势”和“轻灵活泼”现象,还要有内涵的“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”的感觉。在弓步、虚实中有“松腰落胯,神贯顶”的产生。后来又说:练太极拳的方法是什么?“用意不用力”的方法附带四方面要求:1,一动无有不动;2,一静无有不静;3,一松无有不松;4,一到无有不到。在“到”字上又要达到四点要求,即足到、手到、眼到、意到。以上这许多要求,怎样能牢记呢?傅老师又提出“实践出真知”的道理,要提高班学员多实践,以熟能生巧的实例,介绍杨式太极拳缔造者杨禄禅宗师三下陈家沟苦练十八年成为“杨无敌”。又说:练太极拳功夫,是没有近路可走的,靠的是练出来的。那时实践者(本人)把《太极拳练习谈》作为座右铭,只看懂一点,要勤学苦练,要虚心学习,其它什么也看不懂。直到1988年参加宁波永年社五周年纪念活动,送给1986年三周年时,由傅钟文老师为纪念刊题词的四句话,1,轻灵活泼虚实走;2,如圆似方意绵绵;3,四肢随腰内外合;4,处处圆满任自然。过了十余年见到后,才觉得这四句话里,深藏太极拳内涵精华。当即复印一批转送给杨式太极拳拳友。观察一段时间,拳友们毫无反应。说明这四句话的深刻涵义不甚理解,一时无法解开这一太极拳的密码,由此可见他们练的拳架方式、方法还未真正进入了这扇太极拳的大门。


   1990年3月由广西记者严翰秀先生采访傅钟文老师,严先生用三个星期的时间几乎与傅老师朝夕相处,十分注意他的饮食起居、社会交往以及他的片言只语。现稍作整理以飨海内外读者。以上傅钟文老师口述,严翰秀先生笔录。练好太极拳要具备以下条件和要管好几大要点。汇编在《太极拳奇人奇功》内。此书1996年出版,有拳友购到后,实践者很兴奋也买了十余本,转送给杨式太极拳爱好者,可是书是送出去了,盼望能共同交流商榷,却是石沉大海。说明研习太极者寥寥无几。十年后的今天我才明白了傅钟文老师讲的“ 实践出真知”的道理。实践者从20岁青年至今已是年届82岁的老人,总结自己学练杨式太极拳62年的实践经验,同时结合傅老师谈练太极拳体会,首先要领会 “劲”的涵义。太极拳认真练习到了适当阶段,就会练出劲来。这股劲是一种“浑劲”,也就是太极拳入门的基础。所为“懂劲后愈练愈精”。据我个人的体会,这股劲就好像秋天的成片芦苇在湖中被大风吹得俯而复起,坚韧不折,柔而有弹性的意思。又好像海洋中滚滚的波涛,水质虽软而含有非常雄厚的力量。浑劲练出以后,继续再进一步要从浑劲中练出“轻灵劲”来。浑劲是藏而不露的浑厚实力,从而达到柔中有刚。轻灵劲是既有轻灵感觉而又能圆活运转的意思。将这两种劲紧密地结合于一起,相互作用,才能刚柔相济,棉里裹针,再能变化分出捧、捋、挤、按诸劲而灵活运用之,始可达到融会贯通,得心应手的目的,方能进入高层次的拳艺境界。


    回顾60余年之前学练太极拳时,由傅老师带来永年家乡之顺口溜“脚踏入地、起脚灵、落脚轻。既来之则安之”。经过60多个严寒酷暑学练,初识第一句是练太极拳达到的目的,所以它原则是上虚下实。第二句“起脚轻”,怎么做呢?在不知不觉中“悟”出一个以实脚带虚脚。怎样灵还不知道。第三句“落脚轻”,由于《太极拳之练习谈》中“两脚宜分虚实,起落犹似猫行”,我认为猫的起落确实是轻的,经过长期的练习,发现用迈步如猫行的方法,双胯的虚实难以分清,如果实胯(指实腿的胯)中加上受胯下沉,用实脚的脚掌支撑,将虚胯(指虚腿的胯)的荡势变成趟势,再以虚脚伸出迈步落下(虚脚伸出之前,实腿的腰胯必须微沉,送出虚脚)。其实脚用“前弓后蹬”将人体重心转移。对后面两句是内形,所以练太极拳的人必须先练心,否则呼吸不能任其自然。武术界有一个顺口溜“外练筋骨皮,内练一口气”。傅老师曾讲过:这口气是不好练的。

更多
photos
photos
少儿风采
对练
少儿风采
★自助链
友情链接:欢迎各类网站与本站交换友情链接。链接词:北部湾武术网.北海武术联谊会.北海太极培训.张辉太极 网站链接联系
 
首页 | 会馆介绍 | 教练团队 | 活动剪影 | 师生风采 | 课程服务 | 媒体动态 | 品味太极 | 视频欣赏 | 版权声明
版权所有:北海市武术交流联谊会  www.bhwushu.com Copyright@2010-2011 ALL Rights Reserved 技术支持:
访问统计查看